香港即時新聞網
臨時避暑中心僻夾遠 瞓覺位無間隔易遭偷竊 65%基層指從未使用
來源 : 東方
更新 : 2025-08-12 18:05

氣候暖化令酷熱天氣頻繁,而在酷熱天氣警告下開放的臨時避暑中心原是劏房戶、露宿者等弱勢社群的「避熱港」。不過,有調查發現這些避暑中心使用率偏低,65%受訪的露宿者及居住不適切居所的人從未前往,主要原因地點不便及不知道相關服務。關注團體批評政府流於形式地營運中心,令不少人寧繼續留宿街頭或快餐店,促在弱勢社群集中地區增設避暑中心、延長開放時間。民政事務總署回覆東網指,截至本周日(10日),避暑中心今年共有35晚通宵開放,超過5,700人次登記使用。 綠色和平與同路舍今日(12日)聯合公布《臨時避暑中心使用問卷調查》。他們今年6至7月在深水埗、觀塘及灣仔等8區的街頭、快餐店等訪問97位市民,其中88.6%人無固定居所或居於臨時宿舍、劏房等不適切居所,發現65%受訪者從未使用過相關服務,過半人說地點不便,另有近40%說不知道政府日間設避暑中心。 團體又說,目前全港109間社區會堂和社區中心中,僅有19間被用作臨時避暑中心,平均每區僅約1間,且選址並未能有效覆蓋油尖旺、深水埗等低收入人士聚居地區,即15分鐘步程亦未能前往的地方,例如深水埗區避暑中心位於石硤尾社區會堂,距離露宿者集中的通州街相距17分鐘步程,而非只需行5分鐘的南昌街社區中心。另有部分中心位於山腰或山上,例如荃灣梨木樹社區會堂,或慈雲山(南區)社區中心,不便山下的人前往。 同路舍社區發展項目經理賀卓軒表示,過去酷熱天氣下不時在晚上前往避暑中心視察,多數會有約10至20人在內,但明顯繼續留宿街頭的佔多數,亦在不少選到快餐店休息,「始終較避暑中心便利」,但說個別快餐店員會在凌晨時間叫醒客人離開。賀又指,社會對露宿者有「大地任我行」的錯覺,誤以為他們能隨處留宿,但他們實際上要考慮工作、交通及鄰近物資派發等安排,一般會集中在個別位置。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批評,臨時避暑中心設立27年來,軟硬件措施仍顯不足。他又說,保護弱勢政府責無旁貸,在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下,政府若繼續流於形式地營運這些中心,將嚴重威脅弱勢社群健康。 另一方面,團體又詢問到曾使用避暑中心者評分,發現「私隱保障」得分最低(2.34/5分),其次為「開放時間」和「職員態度」(同為2.77分)。有受訪者反映中心睡覺位置之間缺乏間隔,曾遭遇偷竊或職員不禮貌對待,導致使用意願降低。同路舍認為,這些中心不應只是臨時收容所,改善設施才能真正保障使用者安全。 團體提到,西班牙巴塞隆拿的避暑中心網絡全面,99%人口可步行少於10分鐘前往;南韓避暑中心形式與香港相似,但會派發帳篷提升安全感,亦能減少隨身物品被偷的機會。他們又建議,在中心增設可上鎖儲物櫃及獨立休息空間,又呼籲政府在更新《氣候行動藍圖》前舉行公眾諮詢,廣泛收集意見。 民政事務總署又說,中心會在通宵期間以屏風分隔男女避暑人士;保安員及/或中心人員會定時巡察。署方續指在安排社區會堂/社區中心為避暑中心時,除考慮使用情況外,亦會顧及面積不同持份者(包括租用相關設施的地區團體及人士)的意見等,會不時檢討避暑中心的開放安排。
已複製
https://www.headline4hk.com/article/20250812/oncc/bkn-20250812112921909-0812_00822_001/
臨時避暑中心僻夾遠 瞓覺位無間隔易遭偷竊 65%基層指從未使用
臨時避暑中心僻夾遠 瞓覺位無間隔易遭偷竊 65%基層指從未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