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即時新聞網
公院派藥限制多送遞服務又貴 市民:好麻煩亦辛苦長者
來源 : 東方
更新 : 2025-07-15 03:44

醫院管理局由本月3日起實行新派藥安排,指定藥物若獲醫生處方為「有需要時服用」,包括止痛、化痰等藥物,病人只會獲發最多8星期的分量,以減少藥物囤積、避免造成浪費。不過,《東呼即應》於近日接獲求助,指自從今年3月24日起推行第一階段配發藥物新措施後,除變相令求助人需要更頻繁地前往公院覆診外,更加不滿的是等取藥要等逾4小時!有社區組織期望,日後有更多社區藥房,以方便街坊建立關係,及可更易取藥。 《東呼》團隊早前到公立醫院訪問需要取藥的市民,雖然要4小時或許是個別例子,但不少人均反映,等一、兩個小時「冇走雞」,等候取藥的公公婆婆又不敢離開,不少長者都說「真的等太久了」。 陳女士通常每2至3個月便要取藥一次,坦言頻繁取藥「有小小麻煩」,因為年紀大,走路也不方便。而金女士亦指,頻繁地前往公院取藥既麻煩,亦影響其他長者,尤其是上了年紀,「80歲走嚟走去,真是好唔方便。」 有聲音指,當局應積極研究,透過社區藥房增加派藥效率,從而減低病人輪候時間,不過政府在《施政報告》提到,要直至2026年第四季起,才會分階段推出社區藥房計劃,而中間的空窗期,政府又應如何處理?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認為,現時社區藥房正在發展中,中間的空窗期令病人回醫院補藥的次數較頻密,政府要發展社區藥房取藥點,網絡一定要夠大,如果要刻意乘車到取藥點取藥,不如自己乘車到醫院取藥。 連又稱,政府早前承諾,每區最少有5間至6間社區藥房,希望未來此模式繼續有更多服務點,不需要太大型,因為社區藥房重點是方便,與街坊容易建立關係、令他們容易聯絡詢問,比設施很多、美觀及人手多更重要。他又稱,雖然現時有送藥上門服務,但服務仍不太成熟,要街坊處理網上申請已有困難,加上送藥沒有費用減免,綜援街坊經濟有困難都一樣要繳付送藥費,坦言送藥上門及社區藥房制度不太成熟。
已複製
https://www.headline4hk.com/article/20250715/oncc/bkn-20250714202008984-0714_00822_001/
公院派藥限制多送遞服務又貴 市民:好麻煩亦辛苦長者
公院派藥限制多送遞服務又貴 市民:好麻煩亦辛苦長者
熱門新聞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