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即時新聞網
騙徒呃走血汗錢 議員促訂網絡安全法 免市民變「羔羊」
來源 : 東方
更新 : 2025-07-09 18:40

詐騙案猖獗。立法會今日(9日)通過「研究訂立網絡安全法,建構完善的反網絡詐騙體系」議員議案及修正案。 提出動議的議員邱達根認為可透訂立過網絡安全法,賦予平台及電訊商更多責任。他指現時網絡營運商使用「事後封鎖」手法,應主動用「事前封鎖」攔截,又認為要規定保留原始記錄方便追蹤虛假信息。他認為要小心防範,使用法例教育執法並行方法減少損失。 議員陳克勤提出修正案,指近年科技及人工智能發展模糊真相和謊言界限,因此有圖片、影片亦不代表真相。他表示,現時假如看見主要官員發出重要講話或是專家建議,市民或容易被吸引,舉例過往有相關假新聞,即時政府火速澄清,但已經火速傳播。他建議政府發出電子傳播限制帳戶及直接封鎖指令,打擊網上騙案或惡意網絡活動。 議員管浩鳴指本港上年錄得的詐騙案件超過44,000宗,當中約六成屬於網上騙案。他認為數字不單止反映無數市民的血汗錢被「呃走」,更令社會信任被逐漸侵蝕。 他指網絡詐騙的跨境性和匿名性令執法難度大增,本港現有的法律體系顯得力不從心。他認為政府有需要訂立《網絡安全法》和構建完善的反網絡詐騙體系,為香港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線,避免市民成為網絡的「羔羊」。 法律界議員林新強指本港騙案數字飆升4倍,是10年來最高;但破案率只有10分之1,是10年最低,認為情況令人擔憂。他指受害人往往抗風險能力較弱,有人為此選擇自殺,令人痛心。他指現行法規側重特定行業領域,現時未有針對全社會的網絡安全的法律框架,又強調網絡詐騙在虛擬資產等新興產業愈來愈多,認為制訂法規時要有前瞻性。 另一議員江玉歡同樣認為目前本港未有法例追究境外詐騙行為,只能「捉蝦毛」般拘捕傀儡戶口持有人,幕後主腦逍遙法外,犯罪源頭難以根除,助長詐騙集團氣燄。她說電話卡實名制及短訊發送人登記制是斬腳趾避沙蟲、力不從心、治標不治本。她同樣建議參考英國、新加坡例子,以及深化國際合作。 議員鄧飛認為在國家支持同意下,本港可主導國際或區域反詐騙機制。他指即時強化本地立法,如果沒有國際合作,可以保障市民的措施不多。他又同意「屬人屬地」原則,即只要針對中港公民實施的詐騙,無論是海外或是境內,均會受到國家制裁。他又認為「明犯強漢者,雖遠必誅」的原則不單用於國防,反詐騙也識用。 不少人墮網騙,議員田北辰指有長者被騙10萬港元,經10個戶口轉帳,要透過律師花10倍費用「分分鐘得不償失」,又指去年有內地朋友來港旅行,收到「香港入境處最後通知」,認為旅客容易受騙,不單容易蒙受損失,更影響本港形象。他希望政府可在每個口岸,透過科技發送短訊到每位旅行的手機,告知若有自稱政府的來電便要打「防騙易18222」查詢,以防受騙。 對於有議員認為網絡詐騙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政府指雖然未必能完全杜絕網絡騙案,但相信「邪不能勝正」,又指政府要全方位、多角度處理詐騙問題,會留意最新趨勢及相關檢討結果,持續完善跨部門、跨境平台,又會與不同業界協作阻止騙徒犯案。政府重申,本港採用不同法例針對性處理網絡安全相關議題,雖然有別於用一條法例處理所有事情,但認為更有彈性、更適合本港情況。
已複製
https://www.headline4hk.com/article/20250709/oncc/bkn-20250709150147314-0709_00822_001/
騙徒呃走血汗錢 議員促訂網絡安全法 免市民變「羔羊」
騙徒呃走血汗錢 議員促訂網絡安全法 免市民變「羔羊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