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即時新聞網
龍鼓灘填海及屯門西用地擬發展四大產業 不作住宅用途
來源 : 商台
更新 : 2025-07-18 19:52

發發展局建議在屯門龍鼓灘及屯門西部,包括內河碼頭及沿海地帶,填海造地約190公頃,以及改造約111公頃現有土地,提供總面積約300公頃的新發展土地,定位為「智綠產業港」,建議當中近6成用地用作發展四個產業,包括綠色及新能源、先進建造業、循環經濟,以及現代物流業及內河碼頭,每個產業分別佔地約32至54公頃。 最新提出的龍鼓灘填海面積,較5年前建議的220公頃減少三分之一至145公頃,包括不會在龍鼓灘村前方填海,局方指是希望保留龍鼓灣原貌;內河碼頭內港的填海面積則增加至45公頃,所有土地都不會用作發展住宅;發展局解釋,是考慮到屯門西地區本身以工業為主,與住宅用途未必兼容,加上鄰近的機場高度限制會降低住宅發展的潛力。 發展局:「智綠產業港」具地理優勢 有利本港發展產業 發展局表示,有關用地面積廣闊,鄰近北部都會區、香港國際機場及珠三角,具有地理優勢,加上道路網絡亦相對成熟,適合用作發展具增長潛力的核心產業。發言人舉例指,將來內地企業可把以「組裝合成法」建成的組件,運送並儲存於屯門的先進建造業園區,進行加工後,再運至本港不同地區搭建;發言人又相信,毗鄰機場的物流園區,會更有利本港發展電子商貿。 政府目標28年初展開龍鼓灘填海工程 29年產出首批用地 發展局預計,「智綠產業港」能創造約3.5萬個就業機會;局方同時考慮到區內的交通流量會增加,建議興建全新的跨灣橋連接龍鼓灘填海區至龍門路,以及擴闊連接龍鼓灘至屯門市中心的龍門路。發展局指,由於龍鼓灘及屯門西較淺水,填海工程不算高昂,加上不涉及大型交通基建工程,預計整體工程造價不算高。發展局亦對項目的融資方式持開放態度,若發展商因缺乏住宅用途而不願投資項目,政府會考慮出資。 發展局亦正進行環境評估,局方指現時填海區範圍,未發現有中華白海豚出沒,只有填海區2公里以外海域,錄得數次海豚出沒,研究結果未發現填海對中華白海豚及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。 發展局將於下月初展開兩個月公眾諮詢,計劃明年內展開改劃等程序,目標在2028年初展開龍鼓灘的填海工程,並於29年產出首批用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