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經纖維瘤損患者身心靈 促藥物納名冊讓更多人受惠
來源 : 東方
更新 : 2023-09-19 02:04

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,患者自孩童起,身上及體內會開始長出大大小小腫瘤,不但對健康造成威脅,終日更飽受他人怪異目光。近年本港引入首款針對藥物,有效能夠縮小腫瘤,但至今尚未納入常規治療,香港神經纖維瘤協會公布一項調查發現,所有受訪患者皆認為醫院管理局支援不足,逾90%人贊成應盡快將相關藥物引入,讓更多患者及早受惠。
香港兒童醫院榮譽副顧問醫生廖栢賢表示,神經纖維瘤病主要分為第一型(NF1)及第二型(NF2),通常導致患者的神經和身體其他部位長出多個腫瘤,包括可生於臉上、眼周、頸部、手腳、胸背及體內器官。腫瘤會隨著成長繼續增大,進一步壓迫並損害周圍的骨骼、器官;患者的五官亦會因而變形,令他們飽受他人異樣目光。
協會早前進行一項調查,訪問了25名患者及13名照顧者,了解本港神經纖維瘤患者及其照顧者的現況。結果發現,大部分患者在0至5歲期間經已確診神經纖維瘤,19名患者認為外觀變化對他們造成最大影響,其次是與外觀有關的社交問題及心理健康等,反映症狀令患者五官變形,對其身心造成很大打擊。
調查又問及患者及照顧者對目前醫管局支援服務的看法,100%皆認為支援不足,並指出此症沒有固定門診,大部分患者需由多科跟進,涉及範圍多達20個以上,有如「人球」;加上目前已有藥物能夠縮減腫瘤體積,但至今相關藥物未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及安全網,調查另發現有97%人贊成應將相關藥物引入,讓更多患者受惠。
協會主席Cheney表示,叢狀神經纖維瘤會急促生長,由於腫瘤體積大,並可能出現在身體各個部位,不但影響患者的身體機能,外觀上亦容易引起外界注意,引來不友善目光,影響患者身心靈健康,故有必要及早用藥,讓兒童患者能夠得到適切治療,以減輕身心靈負擔。她建議醫管局增加門診次數及資源,並安排個案經理跟進及遙距服務,減省患者外出覆診時間之餘,亦能清晰了解檢查項目及跟進情況。
已複製
https://www.headline4hk.com/article/20230919/oncc/bkn-20230919020027305-0919_00822_001/
神經纖維瘤損患者身心靈 促藥物納名冊讓更多人受惠
神經纖維瘤損患者身心靈 促藥物納名冊讓更多人受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