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即時新聞網
新界東聯網引入病理學數碼化技術 下年應用AI助診斷癌症
來源 : 商台
更新 : 2025-10-04 07:00

北區醫院及那打素醫院,近年引入多項數碼病理技術,包括針對副甲狀腺切除手術,引入遙距冷凍切片服務,由北區醫院病理學醫生透過即時會議軟件,監督那打素醫院醫務化驗師,在手術期間進行副甲狀腺樣本冷凍切片,再將切片玻璃片掃瞄並數碼化,醫生就可以透過醫管局系統診斷,致電予進行手術的醫生,遙距進行診斷,不用親身到醫院支援,減省交通時間,期望下年初擴展技術至皮膚腫瘤手術。北區醫院及那打素醫院病理學部顧問醫生陳昌堅表示,由於那打素醫院沒有病理科實驗室,需要北區醫院病理學醫生親身支援病理樣本化驗,即是冷凍切片,並即時診斷。約一年半前引入技術後,每星期能協助一宗案例,而遙距與現場化驗所需時間相若,均為大約25分鐘,準確度亦相同,期望下年初將技術推展到皮膚腫瘤手術。 聯網醫院設掃瞄器 助跨院團隊開會參考數碼影像 陳昌堅表示,患者有機會在聯網轄下不同醫院,分別進行檢查、手術及跟進治療,而就診期間的病理樣本玻璃片只會留在該醫院,如果其他醫院的病理學醫生要參考該病理樣本,就要向相關化驗室借用,過程需時。 因此,新界東聯網轄下3間醫院,在年初開始各自設有一部掃瞄器,將病理樣本玻璃片變成數碼影像,並上載至醫管局內聯網,方便交接。而跨院及跨專業團隊開會時,亦可以直接使用數碼樣本討論,取代以往用硬照或投影片方式呈現樣本。 料下年首季起 臨床應用人工智能助診斷 至於人工智能應用方面,北區及那打素醫院正在測試使用AI,協助分析乳癌樣本中病變細胞的佔比,並在前列腺組織中標示病變的部分,取代醫生人手點算病變細胞,同時可以建議醫生優先治療可能確診癌症的病人,目標下年3月獲得認證後臨床應用,而威爾斯親王醫院就會在2026年內開始應用人工智能。 但他強調,病理學運作小心嚴謹,所有病理報告必須經醫生審視,確保符合標準,又指AI只能提高精準度及診斷速度,不能取代醫生監管及診斷的角色,「醫生的角色不會改變,診斷除了看影像,好多時會看病歷,理解他的狀況,與前線醫生會診解說,向對方說如何處理一個病,現實上病人千千萬萬種病,不是每個病跟着書本發展。」